青春華章·豫你同行|中歐班列青年故事

從零下30度鏖戰于口岸到拖著22公斤樣品疾走柏林街頭,從被質疑“騙子”屢屢碰壁到贏得歐洲客戶信任并主動代言——在中歐班列聯通世界的壯闊版圖上,這樣一群來自河南的年輕人以青春為筆,書寫著破除壁壘、締結信任的動人篇章。他們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的殷殷囑托,正成為“鋼鐵新駝隊”馳騁亞歐大陸的核心引擎,帶著河南想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目標穩步前進。
通關之鑰 破壁西行
2013年,河南首班中歐班列鳴笛啟程,年輕員工王京親歷了“從零到一”的艱辛。當構建多元化口岸體系迫在眉睫時,他主動請纓奔赴中蒙邊境。語言不通?翻譯軟件頂上;政策存疑?多方求證破解。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里,他日夜穿梭于兩國海關、鐵路與場站之間。在首趟班列臨入境突遭到單證問題的危機時刻,他連夜核對修改,硬是在黎明前打通關隘。十年磨劍,河南的中歐班列如今已輻射25個國家,覆蓋九大口岸,從“連點成線”到“織線成網”,跑出了令世界驚嘆的河南加速度。
鏈接萬邦 驛路多贏
“你們是騙子吧?”趙怡斐自2016年開拓歐洲市場以來,這句質疑不時回蕩在她的耳邊,如影隨形;她背著宣傳冊踏遍德、意等國的物流園時,換來的也常是冷眼與不信。面對無數次的碰壁后,轉機出現在意大利客戶Mario那封試探性的郵件。面對他對時效、成本的層層疑慮,趙怡斐化身“跨時區溝通樞紐”,不分晝夜協調各方,用精準的數據與透明的操作逐一消弭隔閡。當試單貨物準時抵達意大利,電話那頭傳來驚喜的呼喊,那一刻她熱淚盈眶。而這份信任也不出所料地持續生長:Mario不僅成為穩定客戶,更主動擔任班列“代言人”,向同行推薦河南這趟班列服務。于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外國客戶從疑慮的嘗試懷疑者蛻變為堅定的同行者。
運貿產融 絲路長風
年輕業務員齊瑞博和張爽的征程同樣浸透汗水。為叩開歐洲供應商大門,齊瑞博的手機鎖屏長期定格著北京、漢堡、明斯克三地時鐘——那是凌晨三點撥錯國際電話的教訓,更是爭分奪秒的青春印記。而張爽為了拿下優質供應商合同,曾在諾曼底牧場嘗試用法語砍價,在零下20攝氏度的白俄羅斯鄉村冒雪“掃樓”,甚至扛著22公斤樣品疾行在柏林的石子路。正是這份執著,讓河南這趟中歐班列成為進口歐洲液態奶的最大平臺,三年間累計運回牛奶3000萬盒、啤酒2300萬罐、牛肉2000噸。
從信陽毛尖飄香波蘭超市,到宇通客車駛向中亞站點;從王京們打通物理關隘,到趙怡斐們消融心理壁壘——中歐班列的青年人們,將總書記“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囑托化為壯闊現實。15000列班車縱橫馳騁,服務全球8000家企業,覆蓋40國140城:這條由青春汗水澆筑的“新絲路”,正鳴響河南開放強省的時代汽笛,更讓中國夢與世界夢在鋼鐵軌道的共振中緊密相連。(整理: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一博 實習生 林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