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wpxyi"></wbr>
    <track id="wpxyi"></track>

    1. <thead id="wpxyi"></thead>

        當前位置: 漯河名城網 > 首頁 > 滾動新聞

        這位海歸在農村搞垃圾分類,第一個做法就讓大家很吃驚

        小號 默認 大號
        2025-07-02 來源:


        垃圾分類,是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國很多農村,白色垃圾隨地扔的現象可以說比較常見。然而,在江西省上饒市的龍溪村,從政府到村民,卻將垃圾分類推進得井井有條。而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個模式推行至今還不足半年時間。

        這個村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長期堅持運行下去嗎?農村垃圾分類有哪些難題?央視《新聞調查》欄目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度調查。





        請點此安裝最新Flash

        海外求學歸來 她在農村推廣垃圾分類

        陳立雯,作為環保公益組織“零廢棄村落”的發起人,在2018年年底來到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龍溪村,幫助村民進行垃圾分類。



        出生在河北農村的陳立雯是一名海歸,先后在加拿大和美國求學,關注的重點就是全球和中國的垃圾治理。2017年回國后,陳立雯開始在一些村莊探索垃圾分類的方法,上饒市的有關部門慕名請陳立雯來指導。



        在推動垃圾分類之前,陳立雯提出了一個要求:撤掉村莊內所有的公共垃圾桶。當地的干部和村民對她的做法并不特別理解。



        上饒市廣豐區東陽鄉鄉長 劉德意:

        一開始她這做法,我們也是沒有信心的。這一下子拿掉了,老百姓的垃圾還不是隨處丟嗎,滿街滿巷都是。

        這種方法真的行得通嗎?



        陳立雯說,三十多年前,農村生活中產生的廚余,家畜糞便等有機物最終都能變成有機肥返回到農業種植中,形成生態系統的循環。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推進,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城,農村機械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在規模化的種植和養殖方式下,傳統上可以還田成為有機肥料的廚余等有機物也都慢慢變成了農村生活垃圾的一部分。

        目前,對于農村的生活垃圾,很多地方正在推行的是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的管理,就是將垃圾集中清運到一個縣級垃圾處理設施里混合填埋或者焚燒。雖然中國目前大多數縣級以上城市都已經建成了垃圾處理設施,但是這些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面對來自城市和農村的不斷增加的垃圾也是不堪重負。



        面對垃圾量的猛增,陳立雯認為,農村的廚余垃圾應該分出來資源化利用,能在村里堆肥的就在村里堆肥,村里無法處理的,再清運出去。在這個方面,農村比城市有著更多的天然優勢。

        結合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陳立雯將垃圾分成兩類,一類是可爛垃圾,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廚余垃圾,另一類為不可爛垃圾,也就是其它垃圾。在前端就將農村的廚余垃圾分類出來就地處理,首先能夠減少運到垃圾處理廠的垃圾量,垃圾處理廠的壓力會相應減小,而農村廚余垃圾自身對環境的危害也會降低。



        陳立雯:

        填埋過程當中氣體的問題,沼氣的問題,硫化氫的問題,廢水的問題,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廚余。在源頭的時候把它分出來了,后端的這個污染控制,一下子就變得簡單了。

        如果繼續使用公用的大垃圾桶,村民可以隨時把家里的垃圾投入到大垃圾桶里,也沒有人能夠監督每一戶家庭垃圾分類的質量和投放的準確性,垃圾很容易又混在一起。這樣,所有挨家挨戶對老百姓垃圾分類的指導就失去了意義。這是陳立雯要撤掉公用大垃圾桶的原因。

        定時定點上門收垃圾 90%以上村民都說是好事

        雖然鄉里的干部對撤掉大桶的做法有所擔心,但還是支持了陳立雯的做法。撤掉了公用大垃圾桶后,龍溪村的每戶人家門前都放上了一黃一綠兩個垃圾桶。綠色的垃圾桶寫著可爛,黃色的垃圾桶寫著不可爛。

        龍溪村內有垃圾清運公司派來的兩位工作人員在村內定時定點收垃圾,為了督促村民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村里還專門安排了兩位大姐作督導員,每天跟著陳立雯還有垃圾車一起,對每家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登記。

        在陳立雯和大家的努力下,兩周之后,龍溪村的村民們已經基本都能將垃圾準確分類。為了鼓勵那些垃圾分類做到位的家庭,龍溪村村委會也會定期向這些家庭發放小禮品。



        陳立雯:

        我們不要低估老百姓對于環境問題的認知,我們在過去這一年多走到鄉村里面,幾乎90%以上的老百姓都會跟你說這是好事。

        可爛垃圾變廢為寶 成有機肥回到果園

        在龍溪村的一個山坡上,東陽鄉政府投資了兩萬元正在建設一個未來用作可爛垃圾堆肥的堆肥房。根據陳立雯這段時間對全村的摸排,整個龍溪村每天產生的可爛垃圾大約為一百公斤左右。未來,不花其它任何成本,這個幾十平方米左右的堆肥房就可以通過自然發酵將這些可爛垃圾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

        從龍溪村開始垃圾分類之后,需要運到上饒市填埋場的垃圾減少了百分之四十,運輸成本大大降低。而可爛垃圾堆肥后產生的有機肥,則回到當地果園。



        長期持續垃圾分類 還將面臨哪些問題?

        新的垃圾分類模式已經為老百姓們慢慢適應和接受,但是這個模式要長期運行下去,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垃圾分類桶、收運車輛、堆肥場所等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以及清運人員的工資需要長期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沒有專項資金和合理的垃圾收費制度用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垃圾分類要長期持續則可能缺乏后勁。



        浙江永康市舟山鎮黨委副書記 邵巧:

        時間長了以后怎么辦,如果我們這個財政政策不補助,不跟上去,那么村里面財政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東陽鄉黨委書記 王青海:

        我們現在也有困惑,分出來的有毒有害垃圾處理不了,只能是封存在這里。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教授 馬增益:

        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垃圾分類收集的設施、垃圾無害化處置的設施,還可能需要幾年的建設。

        對于生活垃圾,最終要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終極目標。雖然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龍溪村的嘗試畢竟取得了一些進展,這也值得其它地方學習借鑒。

        來源 央視網

        校對 許璐瑤

        統籌 周鶴琦

        審核 李勝

        版權聲明:未經漯河日報書面正式授權,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漯河名城網原創稿件,違者必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舉報電話(0395)5616809
        關注我們

          漯河發布客戶端

          漯河名城網

          漯河日報抖音號

          漯河日報教育新聞部微信

          漯河日報快手號

          漯河日報人民號

          漯河日報社健康事業部微信

          漯河日報社微公益

          漯河日報社小記者微信

          漯河日報視頻號

          漯河日報頭條號

          漯河日報微博

          漯河日報微信

          漯河手機報微信

          漯河微地產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41120181101

        豫ICP備05015908號

        豫公網安備 41110302000005號

        ? 2002-2018 漯河名城網(www.tfa724.com)漯河日報社版權所有 未經漯河名城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97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久久毛片_久久久久无码国产麻豆_精品一卡三卡四卡免费网站_无码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频

          <wbr id="wpxyi"></wbr>
          <track id="wpxyi"></track>

          1. <thead id="wpxyi"></thead>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丝袜精品一区 | 亚洲Av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一级香蕉片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在线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