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高水平開放新圖景

繁忙的漯河港本報記者 齊國霞 攝
開欄的話:
在縱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市以“四高四爭先”戰略為引領,向著更高水平開放闊步前行。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到創新“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從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樞紐節點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座食品名城正以更高視野鏈接全球資源,以更實舉措推動制度型開放。本報今起推出《高水平開放調研行》專欄,聚焦口岸平臺能級躍升、開放通道建設、國際人文交流等生動實踐,全景展現沙澧大地在制度創新、項目突破、環境優化中的改革銳氣,記錄我市向開放前沿邁進的足跡,激勵全市干群以“搶跑者”姿態書寫新時代高水平開放的漯河答卷!
■本報記者 陳全義 齊國霞
今年一季度,我市出口食品1.9億元,同比增長84.7%,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3月底,平頂山至漯河沙河航運正式進入試航階段,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構建起通江達海的水運新通道;河南省首艘千噸級新能源智能貨船駛入漯河境內,標志著我省內河航運向綠色化、智能化邁出關鍵一步。
去年,全市招商活動共簽約項目208個,總投資998億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簽約項目51個,總投資227.8億元,圓滿完成了一季度目標任務。
…………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河南省委提出“四高四爭先”發展思路,我市認真貫徹有關精神,在擴大高水平開放上求突破,主動作為、下先手棋,在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奮勇爭先,穩步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積極推動營商環境國際化配套改革,開放平臺通道能級持續躍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實現新的提升。
搭建平臺
打造經濟開放大通道
3月30日上午,兩艘500噸級試航船舶從漯河軍李船閘鳴笛啟航,沿沙河主航道一路上行,3個小時后平穩停靠在平頂山港南港區碼頭。沙河河道成功試航,標志著我市通江達海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
作為我省重要的對外開放平臺,如今的漯河港已成為“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水路大通道和鄭州都市圈出海口,連接連云港、鹽城港、大豐港、上海港等港口,大宗貨運船只每天穿梭不停,港口繁忙異常。2024年,漯河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62.37萬噸,同比增長72.59%;到港船舶2799船次,同比增長38.98%。漯河港已是我市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體系,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銜接“海上絲綢之路”,推動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和通道。
在以高水平開放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中,我市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RCEP生效新機遇,與河南中豫國際港務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建“樞紐+通道+網絡+商貿中心”的區域物流運行體系;在第十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簽訂友好合作城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豫桂物流大通道;精準發力推動中歐班列(中豫號·漯河)從我市開行。這是我省首條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班列,進一步暢通河南出境通道,無縫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助推河南外向型產業發展,全面融入“陸上絲綢之路”建設。
漯河海關開關運營,漯河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運營,漯河東城智能物聯港公共保稅倉運營,全省首家公用型冷鏈保稅倉庫雙匯發展公用型保稅倉庫運營,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設立“一帶一路”展區……一個個對外合作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極大帶動了我市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多措并舉
招商引資帶動經濟大發展
今年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資成績單亮眼:全市新簽約項目51個,總投資227.8億元。其中,超十億元項目6個,國內外500強、行業百強、上市公司投資項目12個,圓滿完成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所定的目標任務,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質量項目源源不斷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我市強化項目謀劃,在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制度、機制,優化方法、方式,推動全市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來,我市在長三角、閩東南、粵港澳大灣區、湖南、川渝等地密集舉辦多場“雙招雙推”活動。市委書記秦保強、市長黃鈁等市四大班子領導親自帶隊,向各地企業推介漯河產業優勢。積極參加2025全球豫商大會,簽約了總投資57億元的艾德奧寵物食品生產項目、重慶金美復合集流體新材料項目、青島雙合功能性烘焙食品生產項目等3個項目;承辦2025全球豫商大會現代食品產業對接會,期間舉辦“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區域公共品牌名優食品展和美食品鑒活動,充分展示了漯河食品產業良好態勢,進一步提升了漯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各縣區“六職”干部始終保持平均每人每月外出招商1次以上,累計帶隊外出招商192批次,走訪、拜訪企業及商協會255家,102個“六職”招商項目已簽約75個,其中履約52個、開工25個,為全市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和長遠發展聚勢賦能。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競爭力。今年,我市各縣區(功能區)將結合功能定位,堅持創新思維,創造性地運用“五種形態”“兩種模式”開展招商,育新機開新局。
——開展實驗室招商。推動中原食品實驗室儀器設備、技術成果、中試資源等開放共享,吸引國際國內知名食品企業、科研機構和專家團隊關注實驗室、使用實驗室,推動實驗室科研成果在漯河落地;利用中原食品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和合作企業資源,推動創新成果就地轉化、吸引合作企業投資漯河;用好食品產業科創基金和容錯免責機制,市、縣聯動推動一批科研成果、人才項目就地孵化。
——開展食博會和河南漯河食品國際合作產業園品牌招商。緊盯頭部企業、重點品牌,用心用情反復對接洽談,推動更多合作項目落地。
——開展新業態招商。圍繞聚人氣、聚活動、聚品牌、聚業態、聚服務“五聚”發展城市經濟,重點關注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高端項目和高層次人才并重,招引一批區域綜合中心、區域結算中心、人力資源中心、研發、物流、銷售、電商等新業態。
——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招商。深化重點企業、重點園區與人工智能企業的合作,強化智能化場景開發應用,以場景引技術、引團隊、引產業。開展運營團隊招商。圍繞民生項目、文旅項目等,吸引有實力、有情懷的高水平運營團隊入駐,提升運營效益。運用“產業+研發+人才”招商模式,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產業培育,形成“產業養人才、人才促創新、創新反哺產業”的閉環。
——運用“龍頭+集聚+集群”招商模式。扶持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個個產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優厚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環境,相信開放的漯河不僅能吸引投資者愿意來,還留得住、發展好,為漯河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優化服務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積極探索AI政務服務應用場景,基于DeepSeek“滿血版”模型,在全省率先實現住建領域政務服務知識庫的搭建和智能問答。為公眾提供7×24小時的政務咨詢服務,問題解答準確率達95%以上,日處理咨詢量從300件提升至5000多件,46項高頻事項咨詢解決率100%,辦理時效提速90%,為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提供關鍵支撐。
臨潁縣結合“萬人助萬企”活動,打造“潁商之家”,搭建提供政策咨詢收集、企業需求調研、市場動態監測、企業家論壇、企業培育、幫扶扶持“六位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搭起了政企連心橋。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茁壯成長的沃土,是經濟蓬勃發展的強力引擎。我市積極推動營商環境國際化配套改革,建立四個外資工作專班和外貿企業服務專員制度,深入開展“外資外貿企業大走訪”“萬人助萬企”等活動,協調解決項目建設、生產運營、市場開拓等問題。市民之家設立外商投資服務窗口、市外商權益保護辦公室、外商投訴網絡平臺,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全面落實各級惠企政策,幫助符合條件企業申報招商引資獎勵、出境參展補貼資金等,有效釋放政策含金量。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國互通互認升級版“企業碼”數智服務,成為除上海外第二個實現此項改革的城市;我市在全省率先定制惠企“愛心菜單”,讓企業在進入市場的第一時間享受到增值服務和政策指導,提高企業開辦和注銷便利度;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商事登記+知識產權”“商事登記+電力變更”聯動辦理,不斷拓寬“商事登記+多部門”聯動范圍;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市監+稅務”聯動預檢,有效解決企業注銷難、清稅難等問題;統籌推進“1+3”綜合配套改革事項落實,持續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落地實施,深入推進“5.0方案”“三個清單”“十大專項行動”任務落實,全面提升涉企服務質效……去年以來,我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圍繞“一三十六”工程,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積極推進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幫助企業紓難解困,取得了顯著成效。
市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主任劉松浩表示,目前我市印發了《漯河市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確定八個方面52項重點任務,深入實施“14266”工程,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堅持高樹標桿、問題導向、提升服務水平、全員參與“四項原則”,聚焦“問題清單”和“創新清單”,實施“六大攻堅”行動,優化“六大環境”,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持續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拓展空間
跨境電商迎來大機遇
4月14日,在召陵區東興電子商務產業園,河南檸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人員用電腦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商運營、采購數字化營銷、交易風險規避等服務。
記者了解到,2023年至今,河南檸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連續舉辦五屆漯河市跨境電商峰會,通過整合上下游優質的產品資源、品牌資源、人力資源等,不斷擴大跨境業態的輻射范圍。截至目前,這家公司已與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TIKTOK、iPayLinks、河南遠海國際、淘寶、天貓、淘寶直播、江蘇今元、杭州梵行教育等知名跨境服務商開展了深度合作,有力促進了漯河乃至豫中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
如今,漯河食品漂洋過海,寵物食品走向世界,食品機械暢銷全球……跨境電商讓我市眾多企業如虎添翼,網絡上完成交易,企業訂單大幅增加。
“跨境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和對外貿易的新興產業發展動力,是對外開放和引導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科科長謝曉介紹,我市鼓勵傳統企業開展跨境業務,引導傳統外貿和制造企業運用數字貿易平臺實現在線化發展,應用跨境電商渠道獲取訂單,鼓勵企業探索獨立站、跨境直播、短視頻、境外社交平臺、搜索引擎等模式在對外貿易營銷環節的應用。支持企業“獨立站+平臺”雙軌并行發展DTC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對跨境電商行業有帶動作用的,成長性、市場潛力和影響力較強的重點企業及各類重點經營主體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
謝曉表示,我市引育并重,擴大跨境電商規模,引進跨境電商優勢資源,引導優勢產業融合,搭建跨境電商發展平臺,從人才、資金信貸、倉儲場地、通關便利等方面,為跨境電商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拓展電商業務,消除數字鴻溝,努力開辟“網上絲綢之路”。目前,我市已有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園區1家、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園區1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11家。
今年,我市將依托食品機械、發制品、液壓膠制品等跨境貿易優勢產業,推廣“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模式,支持企業建設跨境電商供應鏈數字化協同平臺,實現原料采購、生產制造、終端銷售等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業務協同,幫助優勢出口企業數字化“出海”。此外,我市還將通過建設跨境電商園區、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推進產業孵化、完善綜合服務建設等方面,支持跨境電商拓寬發展空間,有力推動我市外貿新業態健康快速發展,幫助更多企業走出去,收獲真金白銀。